(网经社讯)5月25日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《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(征求意见稿)》激起千层浪,直指“高佣金、高收费”。据《封面新闻》报道,作为唯一被约谈的外卖平台,美团在现场表态将自查自纠、进行整改。长期以来,外卖行业高抽成也是备受关注的焦点,一场关于外卖生态重构的深度变革正在悄然展开。
出品 | 网经社
作者 | 无痕
审稿 | 云马
配图 | 网经社图库
政策风暴眼:外卖行业收费乱象久治不愈
当下,外卖市场持续扩容。据我国“一带一路”TOP10影响力社会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联合网经社数字生活台(DL.100EC.CN)在5月12日发布的《2024年度中国数字生活市场数据报告》(报告下载:https://www.100ec.cn/zt/2024zgszsh/ )显示,2024年在线外卖市场规模为18357亿元,同比增长20.27%。2020年至2023年市场规模与增速为:7463亿元(30.51%)9740亿元(30.51%)、12470亿元( 28.02% )、15263亿元(22.39%)。
此外,《报告》显示,2024年在线外卖用户规模为5.92亿人,同比增长8.62%。而2020年至2023年用户规模与增速为:4.72亿人(11.58%)、5.44亿人(15.25%)、5.21亿人(-4.23%)、5.45亿人(4.6%)。
在外卖平台构筑的便捷生活图景背后,是无数中小商户的生存困局。某连锁餐饮品牌负责人算过一笔账:顾客实际支付30元的订单,商家到手仅剩18元,其中6元被平台以“技术服务费”“履约服务费”“信息服务费”等名目抽走,若参与平台促销活动,还需额外承担5元补贴成本。这种“层层盘剥”的收费模式,让餐饮业平均净利润率不足8%的商家苦不堪言。
收费不透明更成为行业顽疾。某平台将佣金拆解为“基础佣金+浮动佣金+时段佣金+距离佣金”的复杂公式,商家若想弄清每笔订单的真实抽成比例,需经过十余步计算。更有平台以“数据服务费”名义收取商家后台使用费,用“生态共建费”强制分摊平台运营成本,收费名目之繁多堪比“俄罗斯套娃”。
这种乱象直接导致三个恶果:一是商家被迫提高菜品价格,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;二是中小商户生存空间被挤压,形成“大品牌垄断流量,小商家艰难求生”的畸形生态;三是平台陷入“高佣金-商家流失-逼迫提价-用户流失”的恶性循环。
行业大洗牌:平台、商家、消费者三方博弈
对此,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表示,近年来,外卖行业高佣金、收费不透明等问题饱受争议。平台企业常以“信息服务费”“技术服务费”等名目拆分佣金,实际综合费率仍高达20%-25%(据有关媒体报道),且计算方法复杂,中小商户难以清晰核算成本
市场监管总局此次出台《指南》,明确禁止八大不合理收费行为,包括重复收费、转嫁平台成本、强制捆绑服务等,直指外卖行业“佣金拆分为技术服务费+履约费”等模糊规则。通过细化收费规则、明确不合理收费行为,推动外卖平台经济向“合规有序”转型。
新规落地必将引发外卖行业生态重构:
对平台而言,盈利模式面临颠覆性挑战。头部平台需快速调整“高佣金+高营销投入”的粗放模式。某平台内部测算显示,若严格执行收费透明化要求,其综合费率可能下降3-5个百分点,这意味着每年数十亿的收入缺口。但危机中亦蕴藏机遇,平台可通过优化配送效率、拓展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开辟新赛道。
对商家而言,生存环境将显著改善。中小商户将迎来三大红利:
第一,成本结构优化,利润空间释放。 过去,平台通过“算法包装”将配送费、技术服务费、营销推广费等拆分成多项收费,有数据显示部分商家实际承担的综合费率超过25%。《指南》明确提出,平台需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优化,采取灵活多样的定价策略,鼓励向中小商户提供让利服务(如降低佣金、减免技术服务费)。
第二,议价能力提升,拥有规则话语权。 此前,头部平台凭借流量垄断地位,单方面制定收费规则,中小商户面临“二选一”或流量降权威胁。新规要求平台建立“收费规则协商机制”,让平台商家成为共建者。
第三,流量分配更公平。过去,外卖平台通过算法控制流量入口,中小商户若拒绝参与高成本促销活动或被平台“限流”,将面临单量锐减的风险。而《指南》明确禁止平台通过算法或规则变相限制商家选择其他平台,并要求营销推广费用的计算方法必须透明化。这一举措将削弱平台的“流量霸权”,促使中小商户更自由地选择多平台运营。
对消费者而言,短期或面临价格波动,长期将享受更优质服务。理论上,商家成本降低可能传导至菜品价格,但实际效果取决于平台与商家的利益再平衡。更值得期待的是,行业将进入“提质降费”新阶段。部分平台已开始比拼配送时效、食品安全、骑手保障等硬实力,某平台推出的“透明厨房”计划,让消费者可实时查看后厨操作,这种服务升级远比“价格战”更具可持续性。
未来展望:外卖行业将走向何方?
新规实施只是开始,行业变革仍需跨越三重关卡:
第一,监管执行需“长出牙齿”。建立动态监测机制,对平台收费行为进行穿透式监管。例如,可要求平台每季度提交收费明细审计报告,对违规行为实施“一次警告、二次罚款、三次下架”的梯度处罚。
第二,平台转型需“脱胎换骨”。头部平台需从“流量贩子”转型为“服务提供商”。某平台已开始布局“餐饮SaaS系统”,通过提供点餐、收银、会员管理等数字化工具创造新价值,这种模式或将成为行业新标杆。
第三,生态共建需“破除壁垒”。打破平台与商家的零和博弈,探索“利润共享、风险共担”的新模式。例如,可试点“订单抽成+利润分成”的混合收费模式,让平台与商家形成利益共同体。
《指南》的落实将推进外卖行业进入“提质降费”的新阶段。新规落地初期,平台需快速调整收费模式,部分依赖高佣金盈利的企业或面临阵痛;但长期来看,行业竞争焦点将从“佣金价格战”转向配送效率、食品安全、骑手保障等服务体系,倒逼平台构建健康生态。
政策核心目的在于“通过规则提升秩序,以透明制度换取商家信任”。陈礼腾表示,外卖平台和商家是互利共生的关系。平台切忌涸泽而渔,只有商家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,外卖行业才能行稳致远。
【小贴士】
网经社数字生活台(DL.100EC.CN)是专业数字生活门户,重点关注餐饮外卖、旅游出行、婚恋交友、互联网房产、互联网招聘、互联网家装等;有资讯、数据、研究、权益等内容,提供媒体发布、报告榜单、融资、会员、供应链金融、售后顾问等服务,是数字生活从业者、媒体、投资者、用户的首选平台。(如果您是业内人士,欢迎合作咨询加分析师微信:clt7513)